Happy Read 樂讀
4 min readJan 7, 2019

--

【讀書心得】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》

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》

書名:<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>

作者:吳曉樂

類型:親子關係

評價:✩✩✩

本書中作者她寫了九篇故事,這些親子關係的事情確實發生過。不僅確實發生過,極可能仍然正在這個社會發生之中。。。。

這本書中的每一則均是被考試綁家庭故事,重疊著故事的情節,孩子來自現代父母的『望子成龍往女成鳳』考上明星學校的升學壓力。

書中的每個孩子,在世俗的眼光認定中,無論是成功或失敗,他們的生命都烙印著在人生中奮戰過後的傷痕。然而,他們奮戰對象,卻都是至親,特別是母親。讀後讓我對於這些在升學主義下殘害、放棄自己的孩子深感惋惜。

上帝創造母親應該賦予母愛的有神聖的權力與任務的,愛是一種能力,然而,愛的方式卻是需要學習,尤其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,不求回報的,但是父母對於教育的方式也是需要隨著時代改變而有所成長。

因為教育的存在,不是讓每個孩子都拿到很高的分數、就讀明星的學校,而是要讓每個孩子的天賦都有能伸展到極限的機會,並且要尊重每一個孩子,有其存在的獨特性,有其最終的潛能發揮的成果,那就要看每一個父母付出的時間,如何陪伴、引導他們的成長,一起經歷。

而書中這些故事裡面的母親,形象各異,多數也是來自父權家庭,多數也曾經歷各種輕視、疏忽、離棄、暴力、威迫,背負著這些的傷痕長年未癒,她們又被賦予看守孩子、教養孩子、決定孩子未來的所有責任,家庭教育皆被視為這些母親的專職,而不是父親共同的承擔,他父親僅是家庭的經濟上的角色而已。

書中每一位母親卻都是以愛為名的劊子手,用力過度,錯誤地以為只要花錢請家教將孩子的成績提高,並就可以控制地為孩子安排規劃人生棋局,去追求他們眼中的理想人生,圓滿他們年輕時未竟的夢想,甚至驅策孩子成為『第二個自己』。導致書中任何一個孩子,均烙下有著破碎哀傷的靈魂,埋下隨時會引爆的炸彈。

在後記中,作者也寫了她自己的故事,談到她的母親,母親原生家庭的背景,母親對於律師的職業可賺很多錢的幻想投射在她身上,干涉她不可填外文系,要她讀法律系,因此成了她與母親之間最大的裂縫。

但作者一畢業後,她不想參與律師考試,思索短時間內不考國考的空窗期,即決定先做她擅長的事 — 擔任家教老師。由於她高三那年起就開始遇見一位學生相處經驗很好,從此展開她奔走在不同家庭間教書生涯。

讀大學時期多半是打工性質,而當她從兼職性質轉為專職,心境上因而轉變很大。她不僅為了賺家教費,更花了更多心力想要仔細去分析每一次家庭親子衝突的形成與發生。因此,她記錄下她與學生教課時的對話;檢討與家長溝通過程等等。而最後她往往是以辭職結束來收場,因為她了解到自己的無能為力。

作者以『家庭教師』的身份在不同的家庭之間,必須中介於父母與孩子之間,尋求最好的平衡點。如此才能順利完成『家教』的使命,讓孩子保持最佳狀態,也讓自己能夠維持工作。她本以為只需帶給學生知識,沒想到經過幾年下來,在她手上教過的學生以及他們的家庭卻帶給她更多的衝擊。

這九個不同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,每個家庭背後有不同的故事。作者不斷徘徊於觀察者與介入者、批判者與自省者的兩端,一位家庭教師見證故事主角的人生掙扎血淚成長,得以聽見這些故事中每一個孩子的心事。

走入這麼多家庭,從每一個孩子的母親為難時,讓作者反思到她的母親的縮影,思考她要怎麼去修復她與母親的關係,最終作者寫到:她很想向母親懺悔,她認為母親是愛她的,書寫這本書的同時,她也在修補她自己,讓整本書有更溫暖的生命底蘊。

所以,有時候,親情的傷痛是可隨著時間沖淡,只要我們放下姿態,尋求和解。就算繞過整個地球,親情的微光,還是能在黑暗中閃爍引路返回溫暖的家鄉。

2019/1/6 by Alicia

博客來書籍介紹:https://goo.gl/UGZbd7

謝謝你閱讀完這篇文章,若喜歡這篇文章的話
幫我按 5 下 Like(圖上的手),能讓我獲得額外的獎勵與鼓勵

--

--

Happy Read 樂讀

Books Review | 分享閱讀心得,所有書籍都是從台北市立圖書館借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