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讀書心得】《做自己最好陪伴》
書名:《做自己最好陪伴》
作者:吳姵瑩
類型:心理治療
評價:✩✩✩
大多數的人都生來孤單,而在這世上卻要學會與人之間合群相處,更也要學會獨。
由於我們自出生的那一刻與母親的身體分離之後,就需要感覺身心上的安全,也需要父母親照顧得夠好,讓我們得以繼續存活下來。但即使身體與物質層面有了保障,也不一定可以給予我們心靈上的安頓。
我們總是越是成長越發現,以為長大後就可以做很多事情,才會有安全感,有時更誤以為有錢後,會有安全感。有人以為找到另一半會有安全感,總以為「擁有」什麼就會滿足了,但是往往卻發現「擁有」之後,我們可能開始害怕失去;或者擁有了一段時間後,慾望的標準提高,而渴望擁有更多,而落入心靈匱乏與不安的狀態。
我們會質疑:要的那種無微不至、完美無瑕的關係會不會根本不存在呢?不管是親情、友情或愛情,我們很難找到「完美無瑕」的人陪伴我們,無時無刻,隨時隨地出現在我們左右。
我們也總是將這層「陪伴」與「讓我安心」的需求向外投放,不斷尋找一個適當的人,卻因為他人的「不夠好」好。我們內在的感覺受傷、失落,甚至憤怒,開始對他人失望、甚至對自己失望。不由得相信,也許自己就是那個不值得被愛、被珍惜的人,否則怎會一個人都找不到。
其實,我們都沒有被敎會,自己才是一直陪著自己的人。多數原因是我們沒有機會好好感受自己 — — 當感受到慌亂,就趕緊滑手機找人聊天;也沒有機會好好安撫自己。因為我們總是期待別人安慰,不知道自己可以安撫自己。而自己只有一個人,要怎麼安撫自己呢?
閱讀這本書之後,教導最重要的在於安全感的探索與鞏固。當我們跟自己在一起都可以感覺到安心自在,自然可以創造舒服的關係,散發平和穏定的氛圍,如此也讓更多人靠近你。
我們的生活在人生道路上不會一路平穩,有時候即便是我們生活經歷改變,都會考驗我們的安全感,以及自身的情緒穏定度。當我們可以有辦法對自己的情緒與安全感抽絲剝繭,就能對自己的不安獲得理解支持和陪伴,成為自己穩定安心的後盾,更成為自己的支持者。
找回安全感,讓你內在小孩不害怕、不寂寞的療癒五堂課:
1. 學會跟自己作伴:
唯有我們看見自己了,看清楚一切了,才知道如何調整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。
2. 內在小孩的樣貌:
很多時候,我們忘了去理解自己,問問自己究竟發生什麼事?
3.擁抱你的內在小孩:
當我們意識到傷痛,可以碰觸自身的脆弱後,就不會被不安與焦慮,孤單癱瘓我們的認知運作。
4.從頭開始,重新找回安全感:
真正懂得「愛自己」,才能擁有安全感!
5.安全感的自我練習:
當我們可以對受傷給出同理時,內心的平和會是我們身心安頓極大的力量。
人生的課題各式各樣,安全感是一切答案的根基。有了安全感,才能為自己解套,與自己和好。看了這本書可以陪伴著你,打開心房,引領你去深刻感受曾經受傷的回憶,進而聆聽你的心裡那個還是小孩的自己的聲音,甚至探索另一個也住在你心裡的「大人」形象。
從現在起,一點一滴地學習,再一步步練習,找回自己的安全感吧!你將會知道,你會有辦法成為永遠守護在自己身邊的後盾,更有一股安定的力量地好好照顧自己了。
2020/02/12 by Alicia
請幫我按 5 下 Like(圖上的手),能讓我獲得額外的獎勵與鼓勵!